当前位置:首页>>检察要闻
检察要闻
品味书香·畅享悦读——迎中秋、庆国庆系列活动之读书分享会
时间:2024-09-18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干警的爱国热情,霍邱县人民检察院举办迎中秋、庆国庆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以读书拉开序幕,用书香浸润人心,914日上午9点,院团委、院办公室邀请干警在三楼会议室召开“品味书香·畅享悦读”读书分享会活动,畅谈读书心得与感悟。

此次活动为检察干警提供了一个知识共享、思想互动的交流平台,营造了浓厚的阅读学习氛围,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书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办案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共同助力霍邱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

好书推荐:

分享人:刘兵

《自我突围》--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首部作品《自我突围》,围绕亲情、求学、友谊、教育等主题,讲述了自己56载人生成长奋斗历程中的所遇所得、所感所想。科研、“天坑”专业离我们很遥远,但其中蕴含的“理想的人生一定是拼出来的”却可以激励我们每个人。

分享人:王媛媛

《人间草木》--汪曾祺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集,他用极简的笔,极淡的墨写出了草木山川、花鸟虫鱼的人味,写出了乡情民俗、凡人小事温润的乡土味;以一颗从容豁达的心写出了世间的美好与灵动。

分享人:张新科

《月亮与六便士》--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分享人:刘思雨

《我们一无所有》--安东尼·马拉

是一部回忆之书,由多个故事串联而成。全书在列宁格勒的地底隧道揭开序幕,在太阳系的边境谱下终曲。有多少人的生命,会因为一幅画而改变?在破碎而悲怆的生命最后一刻,要怎么说,我们曾经拥有过一切。

分享人:杨海燕

《我们仨》 --杨绛

《我们仨》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分享人:孙文冉

《晚熟的人》--莫言

《晚熟的人》是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莫言用十二个故事,讲述了获奖后八年的里里外外。莫言把自己作为人物写进小说,以特殊的视角打量着这个复杂、令人迷惘的世界。

分享人:孙玥

《向上生长》--九边

这本书从多个角度,阐述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难题,然后逐个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告诉你如何精准选择,抓住每一次出现的机会,拥有一条一路向前的人生路径。

分享人:李昕

《三体》--刘慈欣

这本书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构,继而完成对人与自然、动物之间的伦理反思与文学表达,最终指向去人类中心化的思想内核。

分享人:汪宇轩

《长安的荔枝》--马伯庸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见微”系列的作品之一,他将家喻户晓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拓展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以短小说的形式重新打开历史褶皱,展开了一场脑洞大开的想象。

分享人:张文杰

《中国书法通识》--方建勋

练了多年书法,但对其历史和流变一知半解?在景区看到一幅对联或一块匾额,却连字体都分不出?作者方建勋从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的维度,带你邂逅一位位书法大家,领略一幅幅名帖佳作,深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